首頁







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
  • 放肆文學 » 軍事歷史 » 秦末,我成為了位面之子» 第332章 ,大運河與軍事改革
  •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

    秦末,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- 第332章 ,大運河與軍事改革字體大小: A+
     

    第332章,大運河與軍事改革

    而後周章指着地圖道:「現在江淮一帶不但成為了大漢的糧倉,更是大漢產業的中心,車水馬龍就是此時陳郡的狀態。」

    他又指向中原地區道:「但兩地的聯繫卻只能靠鴻溝,而鴻溝卻是戰國年間魏惠王事情開始興建,修成后經過暴秦擴建,成為中原溝通江淮的大動脈。但隨着我大漢的建立,這條大動脈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我江淮地區的發展。

    此地淤塞了陳郡貨物流向中原的渠道,中原的糧食價格是江淮之地兩倍以上,但因為要運輸貨物,江淮之地的糧食卻不能支援中原,鴻溝已經成為了我大漢的缺陷了。」

    「本相打算加深擴大鴻溝,在沿途的郡縣建立碼頭,讓朝廷五千石的運輸船也可以暢通無阻的運行在大運河當中,加快貨物的流轉速度,徹底打通江淮和中原之間的聯繫。」

    「這個工程極其龐大,任務極其重要,你二人成為陳郡,東海郡太守之後,主要精力就放在這個工程當中。」

    蕭何和曹參行禮道:「諾!」

    大漢五年十月九日,長安城,章台宮。

    天下的賢者安坐於此,大漢的三公九卿坐在另一邊,郡守大員則拿着自己這一年的成績向著所有賢者彙報。

    首先是大漢丞相做的大漢朝廷一年報告。

    所有賢者聽到這話都眉頭緊皺,大漢軍隊雖然少,但花費卻是極其高,幾乎佔據軍費的四分之一了,要是戰爭年代也就算了,但現在大漢又沒有敵人,如此大的軍費開支實在是沒有必要。

    留在大漢的都是那些老實本分的人,治安自然是快速好轉。

    倒是地方上的賢者們聽到這話滿意的點點頭,經過了大漢一輪又一輪的清洗,整個天下的貴族豪強勢力遭受重創,地方上的勢力就是這樣,此起彼伏,貴族豪強的勢力下降,郡守縣令的權威就重,現在大漢的豪強即便看到一縣令也是戰戰兢兢的。

    陳林之後是廷尉吳廣向賢者們彙報,這一年大漢除了多少惡,抓捕了多少遊俠,流放了多少人,殺了多少人。刑事案件下降了多少,天下的環境好了多少。

    而後陳林看向太守們坐的地方道:「你們不要這樣的功臣的身份,肆無忌憚,違法亂紀,當老老實實為大漢百姓做事,莫伸手,伸手必被抓!」

    現在大漢的商隊已經敢單獨運輸貨物,城市當中即便是小孩婦孺也敢出來,整個天下的治安環境在快速轉好,誇張點說是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也不為過。畢竟這幾年整個大漢清理出幾十萬遊俠,讓這些人發揮自己的才能,去大漢之外的廣大天地開拓。

    所有的郡守們都一陣心悸。

    花錢的項目總算能不爽的,尤其是漢軍的花費。很多在他們眼中是不需要的。

   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良好感受,賢者們才認可了吳廣政績,紛紛為他鼓掌。

    像景逸這些賢者雖然已經在月報上知道了,但此時依舊激動,沒有比看到自己的國家越來越興盛而感到高興的事情了,大漢已經是在盛世當中了,尤其是這個盛世還有他們的參與。

    吳廣說完,賢者們都紛紛鼓掌。

    軍方之後,御史大夫陳林開始對賢者們做報告,上面列舉了御史大夫府這一年來打下了多少大老虎,保護傘,罷免了多少不合格的漢吏。

    而後他看向高台上的天子,雖然天子對他們嚴苛,但他不得不承認,這個天下在大漢的治理下,一日比一日好,即便景家也在這個盛世當中快速發展壯大。要是天子再照顧他們,廢除那些壓制他們的法令就更好,那才是一個完美的天子。

    周章作為報告之後,參軍將軍吳盛對所有賢者彙報道:「我大漢常備軍8萬人,其中鎮東將軍率領1萬部眾,鎮北將軍率領1萬常備軍駐紮在雲中郡,漠南都督府駐紮1萬鐵騎在漠南~~~~,大漢海軍新增24艘千料戰船,修建了5個可以停30艘戰艦的石質碼頭,去年總軍費一十五萬金。」

    和對比的表格更是明顯,土地糧食,財政等都呈現快速增長態勢。

    「真不敢想像啊,大漢才開國就步入盛世當中。」景逸喃喃自語道。

    用去年的財政預算來對比今年完成的任務,可以說大漢完成的非常好,去年制定的目標普遍完全,甚至有些項目比預計完成的更快。

    這事情他們是深有體會的,在大漢一波波的清洗下,土匪,馬賊,水賊,強盜不能說是銷聲匿跡,但也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了,各種犯罪分子死的死,流放的流放。

    最後陳林總結道:「明年我們御史大夫府,將加大對地方上的監管,對於在地方上敢違法亂紀的漢吏,發現一起處理一起,絕不手下留情。」

    漢吏安分守己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情,他們的家產就可以得到保障。

    周章對着所有的賢者說着大漢這一年開拓了多少畝土地,人口增加了多少,錢糧增加了多少,修理多少馳道,直道,軌道,建設了多少水渠等等。

    而後是大司農商農,彙報今年大漢農業發展的情況,像什麼修理多少水渠,開墾多少荒地,天下增加了多少水車,風車,糧食增產多少等等。

    最後商農說道:「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,建設水利設施,肥料是增產最快的方法,各位賢者回到本郡之後應地多帶領百姓修水渠,堆肥料,購買鳥糞石,幫助百姓增產豐收。」

    「諾!」所有賢者道。

   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地方上的大地主,水利設施和鳥糞石好處已經被他們認可了,即便商農不說他們也會去做。

    而後是少府令秦泊。

    所有賢者看到秦泊眉頭緊皺,雖然他們都知道四個時辰工作制度,還有什麼《工匠法令》是天子提出來的。

    但天子有這樣的想法,必定是身邊有小人在作祟。而這個小人,在場的賢者認為是秦泊,所以賢者們自然不可能會給秦泊好臉色看。

    秦泊也滿不在意,而是對着賢者們面無表情的說出,今年少府煉製出一億兩千萬斤鐵,50萬斤百鍊鋼,少府控制的紡織廠有一百三十個,年生產布匹600萬匹,36個經濟作物種植園,十二家製糖作坊,七個大型曬鹽場~~~~~少府獲利25萬金。

    少府政績優良,全場卻鴉雀無聲,賢者們雖然認可秦泊的能力,但卻不能改變他們對秦泊小人的看法。

    接下來時間,大漢的九卿和地方郡守發言紛紛發言,在場的賢者或者鼓掌,或是點頭認可。

    可以說這一天時間,就是在大漢朝廷宣告去年一年獲得的成績的時間。

    漢吏們像考上了好成績的學子一樣,炫耀的開心,賢者們也聽的激動。

    賢者會的第一天,屬於你好,我好,大家好的氣氛當中度過的。

    翌日,上報項目的會議,氣氛就凝重起來了,雖然今年的大漢財政富裕,但錢卻是永遠不夠花,別人多獲得一點,自己就會少獲得一些。從這天開始大家都是競爭者了。

    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,丞相周章居然是第一個要申請項目的人。

    他掛起了一張中原地區的圖紙,讓在場所有人都可以看清楚道:「這幾年江淮地區快速發展,大量的貨物都需要通過鴻溝進入中原,但鴻溝狹小已經難以滿足江淮地區的發展了,貨船淤塞航道已經成為常態。

    本相打算擴建鴻溝,增加五倍的寬度,三倍的深度,能容納5000石運輸船通過,徹底打通長江,淮河,大河之間的聯繫,這條長達上千里的大運河將會徹底溝通南方和中原的聯繫,讓整個天下的糧食和貨物以最低的成本運轉。」

    所有人都吃驚的看向周章。

    一是一項無為而治的周章居然會開啟如此大的工程,

    二就是這個工程大的讓人不敢相信,這個春秋戰國幾百年來,還沒有幾個像周章這個運河一樣的大工程,即便是暴秦這樣的基建狂魔,弄像周章這樣的大工程也是屈指可數,只有萬里長城,馳道等可以比。

    徐凡問道:「這個工程要花費多少錢財,丞相可曾計算出來?」

    周章道:「大運河工程花費時間是5年時間,每年需要沿途招募4萬民夫,在農閑時期開工,每年動工時間是6個月,按照一個民夫的俸祿是500錢,每年民夫的俸祿花費12000金,民夫口糧按照6個月10石計算,兩萬民夫每年就要消耗40萬石口糧,工程需要的馬車,獨輪車,鐵鍬等器械損耗1500金。」

    「大運河一年工程消耗13500金,40萬石口糧,整個工程花費67500金,200萬石糧食。」

    而後周章堅定道:「以大漢此時的財政,是可以支持此等工程的。」

    周章都算的極其細緻,徐凡看着眾賢者道:「爾等贊同丞相大運河方案者可舉手。」

    景逸等賢者方法舉手。周章這個大運河工程對南方的郡縣極其有利,像景逸就經常遇到堵船的情況,大運河開通后,他的商隊能賺更多的錢。

    徐凡道:「丞相大運河計劃通過。」

    而後他看向上計令張蒼道:「把丞相的大運河計劃列入我大漢財政預算當中。」

    「諾!」

    周章之後,吳盛站起來對所有賢者說了漢軍改革計劃,就是大漢8萬常備軍,按照義務兵,志願兵方式進行交替輪換,以保證漢軍的戰鬥力。

    景逸聽完吳盛的話道:「這樣進行改革,軍隊的戰鬥力如何保證?」

    其他賢者也是一臉疑惑看向吳盛,這個時代的人主動或被動,都是會接觸一定的軍事知識的,而軍事常識當中有一個最簡單的道理,新兵的戰鬥力不如老兵,要不然就不會有精銳之師的說法。

    而吳盛這番改革之後,朝廷會把自己辛苦培養三年的老兵,白白放歸民間,同時又花費極大的代價,招募新兵訓練他們,不少賢者,甚至用傻子一般的目光看待吳盛,智商正常的人都不會做這樣的事情。

    吳盛察覺這些目光,有點生氣道:「這樣改革之後,漢軍的戰鬥力只會越來越強,不會越來越差。現在大漢常備軍當中有年紀超過40的士兵,他們都是十年前參軍的,雖然有豐富的作戰經驗,但他們年紀大了,體力已經跟不上漢軍的要求了,不進行輪換,我大漢軍中這樣的老兵只能越來越多,戰鬥力越來越差。」

    「新兵雖然沒有多少戰鬥經驗,但他們年輕力壯,只要稍加訓練就會成為一個合格的戰士,而朝廷在這三年期間,觀察選拔,就可以保證每個留下來的士兵,都是精銳當中的精銳,而這些退役的士兵又可以把他們的豐富戰鬥經驗帶回民間,真發生大規模戰鬥的時候,朝廷可以馬上召回他們,組建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。」

    「朝廷這樣改革之後,可以以最小的代價,完成軍隊的輪迴替換,保持強悍的戰鬥力,又可以極大的節省軍費開支。」

    景逸卻皺着眉頭道:「但按照這種改革之後,常備軍卻要俸祿,這個花費可不小,要知道我們大漢對士兵的待遇已經足夠高了,沒有理由再給俸祿了,更不要說還給每月800錢。」

    在大漢,即便是常備軍也是沒有俸祿的,有的只是一個月200錢的津貼,當然也不是全部都是這個數字,邊疆的士兵高一些有300-400錢,關中,內地的低一些。

    而士兵們也沒有不服氣的,一是朝廷分了上百畝土地,這些土地的產出就是他們的俸祿了,二就是漢軍福利待遇好,吃達到小地主標準,穿達到大地主標準,不要說還有200錢津貼了,就是一錢沒有,光吃穿標準也足夠讓士兵想要成為大漢的常備軍,為大漢戰鬥。

    以一個階層為標準,漢軍的衣食待遇只在貴族之下,加上大漢的各項福利待遇都向軍方傾斜,像是成為漢吏,成為官營作坊的工匠管事等等,只要成為了常備軍,就相當於成為了大漢的中上層。

    景逸他們認為漢軍的待遇已經足夠優越了,不應該繼續增加下去。

    吳盛皺着眉頭道:「時代不一樣了,現在大漢的百姓都有土地,要是不給參軍的士兵俸祿,他們沒有作戰的積極性的。」

    景逸卻冷哼道:「拿了我大漢100畝的土地,就相當於把命賣給大漢了,更加不要說大漢對他們的待遇了,每日光伙食費就有8錢的標準,大漢八萬常備軍一年光伙食的開銷就超過了兩萬三千三百金,每個士兵軍服開銷達到1200錢,這還是我大漢內部的價格,要是在東市購買這些軍服,只怕要花費三四千錢,我大漢每年軍服的開銷就達到了9600金。」

    「八萬常備軍光吃喝這兩項就超過了三萬金。」

    「改制之後,志願兵軍官的俸祿800錢,一年就接近萬錢,按照三年輪轉,每年光俸祿的開支增加了3萬金,退伍士兵的安置,只怕又要出筆錢?」

    吳盛道:「我大漢士兵退役就是有安置費的,這筆錢又少不了。」

    景逸道:「以前差不多是10年才退役,現在卻只要三年,每年都要安置兩三萬的退役士兵,軍費倒是沒增加了,地方上的財政支出就加大。

    將軍,您這不是在朝三暮四戲弄我等,您這樣的軍事改革,朝廷的軍費要暴漲到超過20萬金,佔據朝廷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,尚未打仗,軍費就如此高了,真開啟了大戰,朝廷還能承受?您覺得這樣合適嗎?」

    大漢的士兵不但參軍的時候待遇高,退役的時候待遇也不差,只要參加過激烈的大戰,士兵退役的時候賞賜普遍在五千錢到萬錢之間。退役士兵要是也按這個待遇,一年下來又是兩三萬金了。

    吳盛反駁道:「當然合適,現在又不是戰國亂世,不可能頻繁出現戰爭,而且當今天下,還有哪方勢力值得我大漢全力出擊?」

    「只要維持常備軍強盛的戰鬥力,我大漢一個將軍府,就足夠摧毀戰國時期的一個中等諸侯國。」

    「在沒有足夠強大敵人的情況,這種輪換參軍的方式,才是保持我大漢軍隊戰鬥力最好的方式。」

    「除非將軍你願意降下軍方待遇標,要不然一次改革增加8萬金的財政支出,我等是萬萬不能答應。」

    「景兄說的有道理,以前打仗漢軍士兵待遇高一點,還說得過去,但現在天下太平,我大漢也應當刀槍入庫,馬放南山,哪裏還有繼續增加軍費的道理。」

    「我大漢還有無數百姓食不果腹,而軍方衣有絲綢,食有肉,居然還不滿足,如此貪婪無度,將軍您不感到慚愧。」

    吳盛不擅長爭辯,整個人氣的臉都紅。

    徐凡開口道:「大漢軍方能解決5萬金的軍費來源,爾等可否願意通過軍事改革法令?」

    景逸等人面面相窺,但天子都開口了,他們自然不能反對了,雖然他們不清楚這5萬金的軍費是從什麼地方來的。

    在徐凡強力支持下,吳盛的軍事改革法令通過了。

    (本章完)



    上一頁 ←    → 下一頁

    鳳囚凰遮天贅婿重生影后小軍嫂超級卡牌系統
    修真歸來在都市玄界之門萌物遇上高富帥:101天官賜福霸仙絕殺